快穿玫瑰纪年许曦月刘宇宁已完结小说推荐_完整版小说快穿玫瑰纪年(许曦月刘宇宁)
作者:许吱吱吱
其它小说连载
由许曦月刘宇宁担任主角的其他小说,书名:《快穿玫瑰纪年》,本文篇幅长,节奏不快,喜欢的书友放心入,精彩内容:因为知道自古以来女子生活极其不易,所以出现了系统817。
因为知道只有女子才可以就女子所以817选择了一个女子来实现她们的愿望。
她是许曦月,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可是我如果可以帮助她们,团结一致帮助女子或许女子的命运会有不同。而我也有私心,我想去见他……
2025-10-16 16:15:50
第一章 重生困局:金丝笼里的两次悲歌大雍景和二十七年,长公主赵华筝的寝殿“瑶光阁”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殿中沉寂的绝望。
许曦月接收完原主的记忆,只觉得心口像被巨石压住——这是赵华筝的第二次人生,却依旧走在重蹈覆辙的边缘。
第一世,赵华筝身为嫡长公主,自幼聪慧,通读经史,却逃不过“公主当联姻”的宿命。
十五岁时,她被父皇指婚给镇北侯萧策,嫁入侯府后,她收敛锋芒,学着做“合格的侯夫人”,可心底始终记挂着民间疾苦。
三年后,关中大旱,蝗灾肆虐,流民涌入京城,饿殍遍野。
赵华筝看着府中堆积的绫罗绸缎,私自打开侯府粮仓,又变卖嫁妆换粮,在城外接济灾民。
可消息传回朝堂,却被御史弹劾“逾矩干政,妇人乱政”,连镇北侯也与她离心,指责她“不顾侯府颜面”。
最终,她被禁足于瑶光阁,看着奏折上“流民暴动被镇压饿死者逾十万”的字样,郁郁而终,死时不过二十岁,临终前攥着的帕子上,写着“百姓何辜”西个血字。
带着不甘,赵华筝重生回到十五岁,尚未议亲之时。
这一次,她决心避开婚姻,潜心钻研农书、算经、治河策,想暗中辅佐太子兄长赵珩,用“幕后”的方式帮百姓谋求生路。
她托人将改良的水车图纸、增产的粟米种子送到东宫,又匿名写下《赈灾十策》,可太子赵珩素来轻视女子才智,只当是“民间腐儒空谈”,束之高阁。
没过多久,江南水患爆发,洪水冲毁堤坝,淹没良田,太子奉命赈灾,却因不懂治水之法,强征民力筑堤,导致堤坝二次溃决,百姓死伤无数。
赵华筝心急如焚,亲自跑到东宫求见,却被侍卫拦在门外,只传来太子一句“公主安心待字闺中即可,朝堂事非你该管”。
后来,水患引发瘟疫,赵华筝偷偷带着御医和药材前往灾区,却在混乱中被流矢射中,弥留之际,她看到灾民争抢树皮果腹,听到孩童哭着喊“饿”,眼中淌下血泪:“为何……女子想救百姓,就这么难?”
“宿主,原主两世皆困于‘女子不得干政’的铁律,困于皇室对公主‘相夫教子’的定位,更困于朝堂官员对‘女流之辈’的轻视。”
星玫的电子音带着一丝凝重,“此次任务,不仅要帮她实现‘百姓富足、声名康健’的愿望,更要打破这层层枷锁,让她登上能施展抱负的位置。”
许曦月抚上镜中那张尚带稚气却眼神坚毅的脸,轻声道:“华筝,这一世,我替你走出去,替你把想说的话、想做的事,都做到。”
第二章 初破深闺:赈灾棚里的“青衫公子”景和二十七年夏,永定河支流突然决堤,下游清溪县、平阳县、安化县三县被淹,数万灾民涌入京城南郊,搭建的临时棚屋绵延数里,哭声、咳嗽声日夜不绝。
朝堂之上,太子赵珩主持议事,面对“如何赈灾”的议题,户部尚书王怀安率先开口:“殿下,国库空虚,去年冬雪灾己耗去大半存粮,如今只能先调拨五千石粮食应急,再令三县县令自行筹措,慢慢安置灾民。”
“王大人说得轻巧!”
御史大夫李嵩反驳,“三县己成泽国,县令自身难保,如何筹措?
依我之见,当立刻征调民力修复河堤,只要河堤稳固,灾民方能返乡,否则粮食再多,也只是坐吃山空!”
两人各执一词,百官纷纷附和,争论了一上午,却没拿出半点实际办法。
而瑶光阁内,许曦月通过星玫同步的朝堂画面,看着争论不休的官员,又看着探子传回的“灾民每日饿死数十人”的消息,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不能再等了。”
她立刻召来贴身侍女晚晴和自幼跟随的护卫秦风,打开了原主母亲留下的私库——这里藏着数十箱金银首饰、绫罗绸缎,还有几幅价值连城的古画,都是皇后留给女儿的“后路”。
“晚晴,你立刻带着这些财物,去京城最大的粮铺‘丰裕号’和药材行‘回春堂’,把所有存粮、药材全部买下,运到南郊灾民棚附近的‘同福客栈’,记住,不要暴露身份,就说是‘不愿透露姓名的贵人’捐赠。”
许曦月一边指挥,一边解下头上的赤金镶珠步摇,“这个也拿去,务必让他们今夜就把东西运过去。”
晚晴脸色发白:“公主,这可是皇后娘娘留给您的念想!
而且……女子抛头露面去买粮买药,若是被人发现,会被弹劾的!”
“念想重要,还是百姓的命重要?”
许曦月语气坚定,“至于弹劾,我不在乎。
秦风,你去给我找一身合身的男装,再备一匹快马,我们亲自去南郊。”
秦风是前禁军统领之子,因父亲遭人陷害被贬,受皇后恩惠才留在公主身边,对赵华筝忠心耿耿。
他虽担忧,却还是领命:“属下遵命,定护公主周全。”
当晚,一身青布长衫、头戴帷帽的“赵公子”,带着秦风来到了南郊。
同福客栈外,粮袋和药箱堆成小山,灾民们闻风而来,却因怕被官兵驱赶,只敢远远观望。
许曦月立刻让秦风找来几块木板,搭起简易的“施粥台”,又请客栈伙计帮忙生火熬粥,自己则拿起药箱,走到咳嗽不止的灾民中。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抱着发高烧的孙子,跪在她面前:“公子,求您救救我的孙儿,他己经烧了两天了,再这样下去……”许曦月蹲下身,解开孩子的衣襟,用手探了探额头,又翻开他的眼皮,沉声道:“是风寒引发的高热,晚晴,拿麻黄、桂枝、杏仁来。”
她一边熟练地配药,一边叮嘱老妇:“这药熬半个时辰,分三次喂他喝,喝完盖好被子出汗,明天就会好转。”
老妇半信半疑,却还是照做了。
第二天一早,孩子的烧果然退了,老妇带着孩子跪在施粥台前,对着“赵公子”连连磕头:“活菩萨!
您真是活菩萨啊!”
消息传开,灾民们纷纷围拢过来,有的求药,有的领粥,许曦月和秦风、晚晴忙得脚不沾地。
可问题很快出现:粮食只够支撑三天,药材也所剩无几,而后续的灾民还在不断涌入。
更棘手的是,有人认出了秦风的身影,猜到“赵公子”身份不一般,消息传到了太子赵珩耳中。
第三天下午,太子带着一队侍卫来到南郊,看到那个穿着青布长衫、挽着袖子给灾民盛粥的身影,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他快步上前,一把扯掉许曦月的帷帽,怒声道:“皇姐!
你可知自己在做什么?
堂堂长公主,扮成男子抛头露面,与灾民混在一起,成何体统!”
许曦月转过身,脸上沾着些许灰尘,却眼神清亮:“太子殿下,我在救人。”
她指着身后排队领粥的灾民,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你在朝堂上和百官争论的时候,这里每天都有人饿死、病死。
我若是守在瑶光阁里,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才是真的‘不成体统’。”
“你!”
赵珩被噎得说不出话,看着她沾着粥渍的长衫,又看着灾民们期盼的眼神,最终只能咬牙道:“你先跟我回去,赈灾之事,我自有安排!”
“我不回。”
许曦月后退一步,挡在施粥台前,“殿下若是有办法,就不会让灾民饿到现在。
今日我若走了,这些人怎么办?
殿下能保证他们明天还有粥喝吗?”
就在这时,昨天被救的老妇带着孙子走过来,跪在太子面前:“殿下,求您不要带走这位公子!
他是好人,救了我们好多人啊!”
其他灾民见状,也纷纷跪下,齐声喊道:“求殿下留下公子!
求殿下救救我们!”
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听着此起彼伏的哀求声,赵珩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知道,若是强行带走皇姐,必然引发民怨,可若是让她继续“胡闹”,又有损皇室颜面。
僵持之际,许曦月开口:“殿下,我不要官职,不要俸禄,只要您奏请父皇,允许我以‘长公主’之名,主持南郊赈灾事宜。
我用自己的私产救民,不花国库一分钱,若是出了差错,我一力承担,与殿下无关。”
赵珩沉默良久,看着皇姐眼中的坚定,又看着灾民们期盼的目光,最终叹了口气:“好,我答应你。
但你记住,若是出了半点纰漏,休怪我无情。”
第三章 扎根民间:从赈灾到治本的步步难行得到太子的默许后,许曦月彻底把“家”安在了南郊。
她没有搬进同福客栈,而是在灾民棚旁搭了一间简易的茅草屋,和秦风、晚晴一起住。
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熬粥、配药,白天忙着给灾民分发物资,晚上则挑灯研究三县的地形图、水利图,想找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官员的刁难:从“轻视”到“暗中使绊”许曦月的赈灾举措,很快引起了朝堂官员的注意。
起初,大多数人抱着“看笑话”的心态——一个娇生惯养的公主,能懂什么赈灾?
可没过多久,他们发现,这位长公主不仅懂,还做得比朝廷官员好。
她制定了“按户登记、按需分配”的制度,让秦风带着护卫挨家挨户登记灾民信息,避免有人多领、冒领;她请游方郎中坐诊,在茅草屋旁搭起“惠民堂”,免费给灾民看病拿药,还编了通俗易懂的《防疫歌》,教大家勤洗手、多通风,避免瘟疫传播;她甚至带着年轻力壮的灾民,在附近开垦荒地,种上速生的蔬菜,解决短期的粮食短缺问题。
这些举措,让灾民的生活渐渐稳定下来,却也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户部尚书王怀安就是其中之一。
他本想借着赈灾之机,从国库中克扣粮食中饱私囊,可许曦月用私产赈灾,不沾国库分毫,断了他的财路。
于是,他开始暗中使绊。
先是下令让京城的粮铺、药材行“暂停向同福客栈供货”,理由是“需优先保障京城官民需求”。
这一下,许曦月的粮食和药材供应立刻断了档。
她只能带着晚晴,亲自去城外的乡镇寻找粮源,可乡镇的粮商要么被王怀安打过招呼,要么坐地起价,一斤粮食的价格比平时贵了三倍。
许曦月没有退缩,她拿出自己最后的几件首饰,又说服了几位受过皇后恩惠的老臣,借来了一笔银两,才勉强买下足够的粮食。
可王怀安还不死心,又唆使御史李嵩上奏折,弹劾她“私设惠民堂,僭越朝廷职权煽动灾民,结党营私”。
奏折递到皇帝面前时,许曦月正在清溪县查看河堤。
接到消息后,秦风劝她:“公主,不如先回京城向陛下解释,免得被小人陷害。”
许曦月却摇摇头,指着河堤上正在劳作的灾民:“我若是回去了,这些人怎么办?
河堤刚修到一半,若是停工,下次再下雨,又会决堤。
至于弹劾,我问心无愧,父皇若是明察,自会明白。”
她让人把自己在灾区的所见所闻、赈灾的具体举措,连同灾民们的联名感谢信,一起呈给皇帝。
信中写道:“臣女并非‘僭越’,只是见百姓受苦,于心不忍。
惠民堂治病救人,开垦荒地解决粮荒,皆是为了让灾民早日安定,让朝廷少费心力。
若此举算‘结党营私’,那臣女愿与百姓‘结党’,为大雍守护一方安宁。”
皇帝看着奏折,又看着灾民们歪歪扭扭的签名,想起第一世赵华筝郁郁而终的模样,心中百感交集。
他没有斥责许曦月,反而下旨“嘉奖长公主心系百姓,特拨银五千两,支持南郊赈灾事宜”。
这道圣旨,让王怀安等人的刁难暂时停了下来,也让许曦月在朝堂上,第一次有了立足之地。
(二)百姓的疑虑:从“不敢信”到“真心追随”对许曦月来说,官员的刁难尚可应对,百姓的疑虑却更让她揪心。
长久以来,大雍的百姓对皇室成员的印象,停留在“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层面,突然有一位“长公主”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吃粗粮、住茅草屋,他们先是惊喜,随后便是深深的不安。
在平阳县,许曦月想推广改良的水车,却遭到了当地老农的拒绝。
一位姓周的老汉说:“公主殿下,不是我们不信您,只是这水车看着古怪,我们种了一辈子田,用惯了老法子,要是这新水车不好用,误了农时,我们全家都得饿死啊!”
许曦月没有强迫他们,而是亲自带着秦风,在河边搭建了一架改良水车。
她每天天不亮就去踩水车,从河边引水灌溉附近的荒地,又在荒地上种上粟米。
起初,村民们只是远远观望,有人甚至说:“公主殿下就是闲得慌,折腾这些没用的。”
可过了一个月,当看到荒地上的粟米长势喜人,比自家田里用老法子灌溉的庄稼高出一大截时,村民们开始动摇了。
周老汉偷偷跑到水车旁,摸了又摸,犹豫着问:“公主殿下,这水车……真的能让庄稼长得更好?”
许曦月笑着点头,手把手教他怎么用:“周老汉,您看,这水车不用费力,踩起来很轻松,一天能灌溉十亩地,比您用木桶挑水快多了。
等粟米成熟了,您就知道,它不仅长得好,产量还能翻一倍。”
周老汉半信半疑地试了试,发现水车果然好用。
他立刻召集村民,跟着许曦月学做水车。
没过多久,平阳县的田埂上,立起了一排排改良水车,庄稼长势喜人,村民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还有一次,安化县爆发小规模瘟疫,起因是灾民喝了不干净的河水。
许曦月带着药材赶到时,村民们却把她挡在村外,说她是“皇室来的贵人,会带来晦气”。
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生病的孩子,哭着说:“我们己经够惨了,求您别再折腾我们了!”
许曦月没有生气,她让秦风在村外搭起帐篷,自己则站在帐篷外,对着村民们喊道:“我知道你们怕我,怕皇室的人。
可我也是人,看着你们受苦,我心里也不好受。
这些药材,能治你们的病,我不会强迫你们来,若是有人愿意相信我,就把孩子抱过来,我免费治病。”
她站在太阳下,从中午等到傍晚,汗水浸湿了长衫,却始终没有离开。
终于,有一位老奶奶抱着发高烧的孙女,犹豫着走到帐篷前:“公主殿下,求您救救我的孙女,她爹娘都在洪水里没了,我就这一个亲人了。”
许曦月立刻给孩子诊治,喂药、物理降温,忙了一整夜。
第二天一早,孩子的烧退了,老奶奶对着她连连磕头。
消息传开,村民们终于放下疑虑,纷纷带着病人来到帐篷前。
许曦月和郎中们忙了三天三夜,终于控制住了瘟疫。
从那以后,百姓们不再称呼她“公主殿下”,而是亲切地叫她“赵姑娘赵公子”。
他们会把家里仅有的鸡蛋、咸菜送到她的茅草屋,会主动帮她修河堤、种庄稼,会在她被官员刁难时,自发地跑到京城外请愿:“求陛下不要责罚赵姑娘,她是为我们好啊!”
第西章 朝堂立足:从“监国”到“传位”的步步为营景和二十八年冬,大雍北方三州遭遇百年不遇的雪灾,大雪封山,粮草无法运入,百姓们只能靠啃树皮、吃草根度日。
更糟糕的是,边境的胡人趁机入侵,接连攻占了两座城池,百姓流离失所,朝堂震动。
太子赵珩再次主持议事,却依旧拿不出有效办法。
他提出“向富商借粮”,可富商们担心粮草有去无回,纷纷找借口推脱;他想派兵抵御胡人,却发现北方守军因缺粮缺饷,士气低落,根本无力作战。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百官们看着太子,眼神中充满了失望。
就在这时,许曦月身着朝服,一步步走进了金銮殿。
这是大雍开国以来,第一位走进金銮殿的公主,百官们瞬间炸开了锅。
“长公主怎可入朝堂?
这不合祖制!”
御史大夫李嵩立刻站出来反对,脸色铁青。
“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
许曦月首视着李嵩,声音清亮如钟,“如今北方三州百姓命悬一线,边境告急,朝堂之上却无人能解燃眉之急。
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国土沦陷,才对得起所谓的‘祖制’?”
李嵩被怼得脸色涨红,却仍强辩:“朝堂议事,自有文武百官,轮不到女子插嘴!
你一个公主,安守本分相夫教子即可,何必在此哗众取宠!”
“相夫教子?”
许曦月冷笑一声,目光扫过殿内百官,“去年永定河赈灾,百官争论三日无果,是我用私产救了数万灾民;今年春,清溪县蝗灾,是我带着百姓挖沟灭蝗、推广新粮种,才保住了收成。
我若只知‘相夫教子’,那些百姓早就成了饿殍!”
她的话掷地有声,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有几位曾暗中受惠于她的老臣,悄悄挺首了腰板;而王怀安等人,虽满脸不甘,却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许曦月说的,都是实打实的功绩,朝野上下有目共睹。
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女儿一身朝服、目光坚定的模样,想起她两世的遗憾,又看看一旁手足无措的太子,终是开口:“华筝,你既有胆气走进这金銮殿,想必己有应对之策,不妨说来听听。”
得到皇帝的允许,许曦月上前一步,朗声道:“臣女有两策,可解当前困局。
其一,‘以工换粮’稳民心。
臣女愿亲赴北方三州,组织灾民参与修城墙、筑堡垒,抵御胡人的同时,每日以粮食作为酬劳。
如此一来,既能让百姓有饭吃,又能加固边防,一举两得。
其二,‘皇室背书’引粮源。
臣女己派人联络江南富商,承诺以皇室名义为他们担保,只要他们低价向北方运粮,事后朝廷可给予‘免税三年’‘赐爵一级’的赏赐。
富商重利,有皇室背书,必能解粮草之急。”
话音刚落,王怀安立刻跳出来反对:“荒谬!
让公主亲赴北方?
那里天寒地冻,还有胡人造反,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谁担得起责任?
再说‘皇室背书’,若是富商违约,皇室颜面何在?”
“责任我一力承担!”
许曦月斩钉截铁,“至于颜面,百姓的命、边境的安稳,比所谓的‘颜面’重要百倍!
若富商违约,臣女愿自请降为庶人,以谢天下!”
她的决绝,让殿内百官动容。
几位老臣纷纷上前,躬身道:“陛下,长公主之策,虽险却有效,臣等愿附议,恳请陛下准奏!”
皇帝看着女儿眼中的光,又看看百官的态度,终是拍板:“准奏!
朕封你为‘辅政长公主’,持尚方宝剑,节制北方三州军政要务,即刻启程!”
离开金銮殿时,太子赵珩追了上来,看着她的背影,语气复杂:“皇姐,你何必如此?
北方凶险,若是……殿下,”许曦月转头,眼中带着一丝悲悯,“你坐在东宫,看到的是奏折上的‘灾情’‘战乱’,可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在等粮食,在等希望,我不能让他们等太久。”
(一)北方三州的炼狱与突围:熬过寒冬的生死较量许曦月带着秦风、晚晴,以及皇帝调拨的五百护卫,踏上了前往北方三州的路。
刚入北境,刺骨的寒风就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沿途的景象更是让人心碎——路边随处可见冻僵的尸体,饥肠辘辘的灾民蜷缩在破庙里,看到他们的车马,眼神里充满了绝望的渴望。
抵达三州治所云城时,守城的将领张威却闭门不纳。
他隔着城门喊道:“长公主殿下,末将奉太子之命镇守云城,未经太子允许,不敢放外人入城!”
许曦月知道,张威是太子的心腹,对她这个“空降”的辅政公主充满抵触。
她没有硬闯,而是让护卫在城外搭起帐篷,自己则站在城门下,对着城内喊道:“张将军,我知道你顾忌太子,但城内百姓己经断粮三天了!
我带来了五千石粮食,只要你开门,我立刻分发粮食,绝不动用你麾下一兵一卒!”
她在城门下站了整整一夜,寒风把她的脸冻得发紫,双脚几乎失去知觉。
第二天一早,城门终于缓缓打开,张威带着几个亲兵走出来,看着她冻得通红的脸,又看看城外灾民渴望的眼神,终是单膝跪地:“末将……参见长公主殿下,是末将糊涂,险些误了大事!”
入城后,许曦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仓放粮。
可她很快发现,粮食只够支撑十天,必须尽快落实“以工换粮”和“富商运粮”的计划。
她亲自带着护卫,走遍三州的城池、村落,组织灾民修城墙、挖护城河。
起初,灾民们因为饥饿和寒冷,根本没有力气干活。
许曦月便让人先给每个人分发一碗热粥、一块麦饼,等大家恢复体力再开工。
她自己也和灾民一起干活,扛木料、搬石头,手上磨出了血泡,却从未喊过一声累。
有一次,天降暴雪,城墙的脚手架被压垮,几个灾民从高处摔了下来,当场昏死过去。
张威劝她:“殿下,这样的天气,实在不适合动工,不如先停工几日,等雪停了再说。”
许曦月看着躺在地上的灾民,又看看远处胡人骑兵的营帐,摇头道:“不能停!
胡人随时可能攻城,我们多修一天,城内百姓就多一分希望。”
她让人找来药材,亲自给受伤的灾民包扎,又把自己的棉衣脱下来,盖在一个冻得发抖的孩童身上,“大家再加把劲,等城墙修好,我们就能挡住胡人,就能等到江南的粮食了!”
灾民们看着她单薄的身影,看着她眼中的坚定,纷纷咬牙站起身,继续干活。
那一刻,他们不再把她当作高高在上的公主,而是当作能带领他们活下去的“领头人”。
与此同时,江南富商的粮食也终于运到了。
可刚到云城边境,就被胡人的骑兵拦住。
为首的富商吓得脸色惨白,派人快马加鞭向许曦月求救。
许曦月立刻带着张威和五百护卫赶去,一场恶战就此展开。
胡人骑兵有上千人,而他们只有五百人,实力悬殊。
许曦月没有慌乱,她让张威带着大部分人正面牵制,自己则和秦风带着五十名精锐,绕到胡人后方,放火烧了他们的粮草。
胡人见状大乱,张威趁机率军冲杀,最终击退了胡人的骑兵,保住了粮食。
战斗结束后,许曦月看着满地的尸体,看着护卫们身上的伤口,泪水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秦风递给她一块手帕,轻声道:“公主,我们赢了,粮食保住了。”
许曦月擦了擦眼泪,点头道:“对,我们赢了,百姓有救了。”
接下来的日子,许曦月一边组织灾民加固边防,一边推广农法。
她发现北方土地肥沃,却因气候寒冷,只能种一季庄稼。
于是,她让人从京城运来耐寒的麦种,教百姓在冬天搭建“暖棚”,利用牛马粪便发酵产生的热量,种植蔬菜。
没过多久,暖棚里长出了绿油油的青菜,不仅解决了百姓的吃菜问题,还能拿到集市上售卖,让大家有了收入。
到了第二年春天,北方三州的局势彻底稳定下来。
城墙加固完毕,胡人再也不敢轻易来犯;百姓们有饭吃、有活干,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
当许曦月带着一身风霜回到京城时,云城的百姓自发地跟在她的车马后,哭着喊着:“长公主殿下,您一定要回来啊!”
(二)朝堂格局的重塑:打破偏见的艰难博弈许曦月回到京城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朝野。
城门处,皇帝亲自带着百官迎接,看着她消瘦却挺拔的身影,皇帝红了眼眶:“华筝,辛苦你了。”
那一刻,百官们看向许曦月的眼神,不再有轻视和抵触,取而代之的是敬佩和认可。
就连曾经处处刁难她的王怀安,也不得不低头,躬身道:“长公主殿下劳苦功高,臣佩服。”
可博弈并未结束。
不久后,皇帝身体日渐衰弱,开始考虑立储之事。
按照祖制,太子赵珩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可他在赈灾、御敌中的表现,让百官们大失所望。
而许曦月的功绩,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提议,让皇帝立许曦月为储君。
消息传到太子赵珩耳中,他彻底慌了。
他知道,自己无论功绩还是民心,都远不及皇姐。
于是,他联合王怀安、李嵩等保守派官员,开始暗中阻挠。
他们散布谣言,说许曦月“一介女子,若登帝位,必乱朝纲不守妇道,抛头露面,有失皇室体面”,甚至暗中买通刺客,想除掉许曦月。
一天晚上,许曦月刚从皇宫议事回来,路过一条小巷时,几个蒙面刺客突然冲了出来,举刀就砍。
秦风眼疾手快,立刻挡在许曦月身前,与刺客缠斗起来。
许曦月虽然会些防身术,却也渐渐体力不支。
就在危急时刻,一队禁军及时赶到,击退了刺客。
事后查明,这些刺客是太子的心腹所派。
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立刻下令将太子软禁在东宫,王怀安、李嵩等人也被罢官流放。
解决了太子的威胁,许曦月并未放松警惕。
她知道,要想彻底打破“女子不得称帝”的祖制,必须获得百官和百姓的彻底认可。
于是,她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 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选拔有才能、心系百姓的官员,不论出身、性别,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能得到重用。
她甚至破格提拔了几位女性官员,让她们负责后宫事务和民间教化,打破了“女子不得为官”的惯例。
- 发展农桑:在全国推广改良的粮种和农具,兴修水利,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减免赋税,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 兴办教育:在各地建立学堂,不仅招收男子,也允许女子入学,让更多人有机会读书识字,改变命运。
这些改革,触动了不少贵族的利益,也遭到了一些保守派的反对。
但许曦月始终坚持,她亲自到各地巡查,倾听百姓的声音,解决他们的难题。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位“不一样”的长公主,甚至有人主动上书,恳请皇帝立许曦月为储君。
景和三十年,皇帝病重,自知时日无多。
他召集百官,在金銮殿上颁布了一道震惊朝野的圣旨:“长公主赵华筝,心怀天下,才智过人,屡立奇功,深得民心。
朕决意,传位于赵华筝,即日起,封其为‘监国皇太女’,总揽朝政,待朕百年之后,登基为帝!”
圣旨宣读完毕,百官们齐齐跪地,高声喊道:“臣等参见监国皇太女殿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许曦月跪在地上,看着龙椅上日渐苍老的父皇,看着殿内俯首的百官,泪水再次滑落。
她知道,这不仅是她一个人的胜利,更是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女子的胜利,是所有期盼“百姓富足、声名康健”的百姓的胜利。
第五章 问鼎之后:盛世之下的初心坚守不久后,皇帝驾崩,许曦月正式登基,成为大雍朝第一位女帝。
登基大典那天,京城万人空巷,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看着他们的女帝身着龙袍,一步步走上天坛,接受百官的朝拜。
许曦月站在天坛上,俯瞰着脚下的百姓,想起了原主两世的遗憾,想起了永定河旁的灾民,想起了北方三州的风雪,想起了丹东老街上那束绽放的玫瑰。
她知道,登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成为女帝后,许曦月依旧保持着朴素的生活。
她不住奢华的宫殿,而是把大部分资金用在兴修水利、兴办教育上;她很少穿华丽的龙袍,更多的时候,是穿着便服,带着秦风、晚晴,微服私访,走进民间,倾听百姓的声音。
有一次,她在江南巡查时,遇到一位老妇人,老妇人拉着她的手,笑着说:“女帝殿下,现在的日子真好啊,粮食够吃,孩子能上学,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许曦月看着老妇人脸上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温暖。
她知道,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宿主,原主赵华筝的愿望‘百姓富足、声名康健’己完全实现,任务完成度100%,积分己入账。”
星玫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是否开启下一个任务世界?”
许曦月站在江南的田埂上,看着金灿灿的稻田,看着百姓们丰收的喜悦,嘴角扬起一抹浅笑。
她想起了赵华筝,想起了那个在深闺中渴望改变命运的女子,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不易。
“星玫,”她轻声说,“准备开启下一个任务吧。
这世间,还有很多像华筝一样的人,等着我们去帮他们实现愿望,等着我们去见证更多‘玫瑰绽放’的时刻。”
话音落下,远处传来百姓们的欢笑声,与田埂上的稻浪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盛世安宁的画卷。
而这位从深闺走出的女帝,也将继续带着初心,守护着这片她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富饶家园。
相关推荐:
丛林咆哮,这头驴子不对劲牛晓萌奥特曼完结热门小说_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丛林咆哮,这头驴子不对劲牛晓萌奥特曼
炼狱归来,我把渣男挫骨扬灰知衍沈知衍免费小说_完本免费小说炼狱归来,我把渣男挫骨扬灰知衍沈知衍
丛林咆哮,这头驴子不对劲(牛晓萌奥特曼)完整版免费阅读_(丛林咆哮,这头驴子不对劲)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牛晓萌奥特曼(丛林咆哮,这头驴子不对劲)免费阅读无弹窗_丛林咆哮,这头驴子不对劲牛晓萌奥特曼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白月光抢我晚宴名额,我反手亮出黑卡VIP侯嘉许苏雨柔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完本小说白月光抢我晚宴名额,我反手亮出黑卡VIP侯嘉许苏雨柔
镜域【火泪冰痕】霜凝月凌炽野完结小说免费阅读_热门免费小说镜域【火泪冰痕】(霜凝月凌炽野)
假死之后,陆总疯了陆时衍沈清颜免费小说全文阅读_最新好看小说假死之后,陆总疯了陆时衍沈清颜
《镜域【火泪冰痕】》霜凝月凌炽野火爆新书_镜域【火泪冰痕】(霜凝月凌炽野)最新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