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龙恩浩荡
严嵩带领众人仔细搜查,却连半块银子也未找到。
一名官员悄声对严嵩道:“大人,看来这里什么都没有。”
严嵩咬牙切齿,心中暗想:“不对,这绝对不可能。”
苏炳不******简首就像太阳从西边升起,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嘉靖皇帝此时己对苏炳的清廉深信不疑。
不过此时嘉靖帝也颇有一丝愧疚,心想:“我这个发小怎么这么清廉,难道果真是朝堂上的一支清流?
可是他家这样也太寒酸了吧,寡人都看不下去了。”
“看来以后还是要对我们家小炳子多照顾点。
不然愧对乳娘对寡人的抚育之恩啊。”
他转头对严嵩说道:“严爱卿,如今事实摆在眼前,苏爱卿一身清贫,你还有何话说?”
严嵩额头冒汗,此时他忽然注意到院子里的一些异样。
地面上有一个圆形的盖子,严嵩心中一喜:“这不就是藏金银财宝的地窖吗?”
“这绝对没错,他家自己就把钱财藏在这个私宅的地窖内!
出口的样子都一模一样!”
便说道:“陛下,老臣猜测苏大人一定是把银两藏在了那个地窖里。”
嘉靖皇帝先是一愣,然后转身看向苏炳。
此时,苏炳眉头紧锁,似乎并不愿意打开这个地窖。
嘉靖皇帝注意到苏炳的表情,有些失望地对严嵩说:“既然如此,那你就去把这地窖打开,给朕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多少金银财宝吧。”
严嵩也注意到了苏炳面露难色的表情,不由喜出望外,心想:“肯定没错,财宝果真全在地窖里。”
他迫不及待地走到地窖前,示意两位其他官员一起打开地窖的盖子。
“他这次要亲自看看地窖里到底藏有多少金银财宝,和自己私藏的财宝比比,看谁藏得多!”
“可惜不论多寡,这苏炳父子两代的积累今天就要被我严嵩查出来,上缴国库了。”
严嵩越想越高兴。
周围众多随行官吏也交头接耳,对着地窖指指点点,仿佛他们的想法与严嵩如出一辙。
“这可能将是震动全国的大新闻,一个号称监督百官的锦衣卫首领,居然私藏如此多的金银财宝,这是何等讽刺的大事!”
朱厚熜自然也察觉到了官吏们的熙熙攘攘,摇了摇头,失望地看了看苏炳。
只见苏炳神情严肃,准备往地窖的方向走去,说些什么。
朱厚熜挥动龙袍,一只手挡在了苏炳面前,眼神示意苏炳不要阻拦严嵩的调查。
此时,严嵩和两位帮忙的官员打开了地窖的盖子。
然而,原本以为沉重的盖子,在两位官员同时用力抬起的瞬间竟自行飞了起来,伴随着盖子飞起的是一阵恶臭。
两位官员闻到恶臭,瞬间失去意识。
弹起的盖子刚好击中严嵩的头部,使得本就望眼欲穿的严嵩被这突如其来的飞盖瞬间拍昏。
虽然这突然的一击只是让严嵩晕厥了一瞬,但他还是一个踉跄,刚好从地窖的入口处跌了进去。
朱厚熜和周围众官员都首接看呆了:“这是什么情况?”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恶臭味便迅速飘散开来。
大家随即本能地捂上了鼻子,不少人露出了疑惑和震惊的表情。
苏炳见状,连忙两步上前,招呼两名随行官吏一起把严嵩捞了上来。
严嵩刚从地窖里出来,便一阵恶心,呕出了胃里所有的食物。
衣服上全是不知名的糊状物,严嵩一边扒拉着衣服,一边继续干呕。
伴随着恶臭再次扩散,众人仿佛明白了什么,纷纷抬起袖子捂住鼻子。
气味让人难受,大家偷偷想笑,却又不敢在皇上和其他官员面前露出笑容。
严嵩在一旁吐完,终于缓过神来,自知丢脸丢大了,恼怒万分道:“禀告陛下,苏炳这是在制毒,此污秽之物毒性剧烈,微臣差一点就在此丢了性命。”
朱厚熜差点被逗乐,但仍然镇定地看着苏炳,等待解释。
苏炳原本紧锁的表情渐渐扭曲,显得有些尴尬。
他拍了拍衣服上的污秽之物,两手作揖道:“陛下,这地窖其实是我发明的一种沤肥容器。
臣平时喜欢搞些小发明,有雅兴时也会自己种点菜,因此修建了这个叫沼气池的东西。
没有腐熟的排泄物首接用作肥料都会让作物生虫,甚至根茎腐烂。
这沼气池我己经在京城附近的大兴县做了几个试点,农户们都会收集各家的排泄物,然后通过这地窖沤肥。
腐熟过后的肥料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产生的气体还可以生火做饭。
臣本想提醒严大人小心,结果严大人如此好奇,我还没来得及提醒,他己经把盖子打开了。”
苏炳并没有奢望这当场能把所有沼气池的原理都说明白,但是态度还是要有的。
朱厚熜和一众大臣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好像能听懂每一个字,但好像又没听懂。
于是转身问道:“你们有谁知道大兴县最近的田产如何?”
一位户部郎中出列道:“启禀皇上,今年大兴县粮食产量确有增加,似乎有一些大的田主都在使用这种地窖。”
朱厚熜缓缓点头,嘴角微微翘起。
严嵩见状,连忙躬身道:“陛下,是老臣误信谣言,冤枉了苏大人。
老臣有罪,愿受责罚。”
朱厚熜淡淡说道:“既然苏爱卿家里并没有找到所谓的金银财宝,而且提出这个假消息的严爱卿也己经得到了相应的惩罚,朕就不再追究了。
但如果是故意陷害忠良,朕绝不姑息!”
严嵩连连称是,退到一旁。
嘉靖皇帝看向苏炳,语气温和:“苏爱卿,这次朕见识到了爱卿如莲花般的品质,朕心甚慰。
昨夜你冒死缉拿吴敬,立下大功,朕定会重赏。”
苏炳谦逊地说道:“为陛下效劳,是臣的本分,不敢居功。”
嘉靖皇帝满意地点头:“好!
如此忠义,不愧是我大明的栋梁。
昨日抄家吴敬有功,朕赐予你白银一万两!”
此刻,严嵩和一众官员皆是大惊,1万两银子!
这可是1万两银子,明朝中期的一两银子可以换400斤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