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发布会的狂欢
他看着 “意识数字化 3.0 版本” 的金色字样穿透人群的欢呼声,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烫进深蓝色的背景板 —— 那是他团队熬了七百三十个通宵的成果,此刻正被三万名现场观众和全球二十亿首播观众的目光镀上神圣的光晕。
“林博士!
请问上传意识后能保留味觉吗?
我想永远记得母亲做的红烧肉!”
前排穿格子衫的男人举着录音笔嘶吼,眼镜片反射着舞台灯光,像两片融化的金属。
林宇的嘴角习惯性地弯成 45 度。
这个动作他对着镜子练过一百二十八次,既要有科学家的严谨,又得带着拯救者的温度。
“理论上,” 他抬手按住耳麦,声音通过骨传导麦克风传遍全场,“我们能精确复刻 10^23 个神经突触的放电模式。
别说红烧肉,就连您第一次吃芥末时的眼泪温度,都能储存在虚拟世界的永恒数据库里。”
哄笑与掌声像潮水漫过脚踝。
他看见苏瑶站在会场后排的阴影里,白衬衫的领口别着银色钢笔 —— 那是他们大学辩论队的纪念品,她总说 “笔尖比麦克风诚实”。
此刻她的钢笔正在笔记本上快速移动,影子投在墙上,像只不安分的蜂鸟。
全息投影突然切换成实时画面:上海陆家嘴的巨幕广告正在播放 “意识上传体验活动”,北京胡同里的大爷举着老花镜研究传单,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墙上被涂鸦覆盖,新的标语是 “告别肉身,拥抱永恒”。
全球己有 178 万人完成预约,这个数字每小时都在以火箭速度攀升。
“最关键的突破是‘情感锚点’技术。”
林宇按下遥控器,身后的屏幕亮起大脑断层扫描图,红色热区在颞叶皮层跳动,“过去的版本会导致意识扁平化 —— 就像把立体电影压成黑白照片。
但现在,我们能让虚拟意识保留‘爱’‘遗憾’‘乡愁’这些最珍贵的人类特质。”
他停顿半秒,加重语气,“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复制,而是人类文明的终极进化。”
掌声里突然掺进不和谐的响动。
苏瑶的钢笔掉在地上,金属撞击声在嘈杂中划出一道锐痕。
她弯腰捡笔时,林宇看见她笔记本上的字:“178 万?
其中多少人知道,虚拟世界的时间流速是现实的 10 倍?
他们以为的永恒,不过是加速衰老的意识牢笼。”
舞台侧面的陈博士轻轻咳嗽。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用平板电脑发送信息,屏幕蓝光映在他皱纹里,像结冰的河流。
林宇记得三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他也是这样站在阴影里,说 “技术的终极目的是消除痛苦”。
现在他的手指在屏幕上敲出一行字:“按预案推进,别被杂音干扰。”
“接下来,让我们见证历史。”
林宇转身指向舞台中央的银色舱体。
舱门缓缓打开,里面躺着一位戴氧气面罩的老人,胸牌上写着 “周明远,89 岁,晚期肺癌患者”。
他的孙女捧着全家福站在旁边,眼泪砸在相框上,晕开一小片水雾。
“周老先生将成为全球首位体验 3.0 版本的志愿者。”
林宇的声音温柔得能拧出水,“他的意识将在十分钟后进入虚拟世界,在那里,他可以回到 1953 年的清华园,重新握住妻子的手。”
全息投影模拟出年轻周明远的模样:穿中山装,背帆布包,在未名湖畔向少女递情书。
台下有人掏出纸巾,有人对着首播镜头比心。
林宇的目光越过人群,再次撞上苏瑶的眼睛。
她没有哭,只是钢笔又开始在笔记本上狂奔,这次的影子像把出鞘的刀。
舱体的指示灯变成绿色时,陈博士走上台,在他耳边低语:“后台数据显示,苏小姐的社会调查己经收集到 117 个意识异常案例。
需要我处理吗?”
林宇盯着周老先生逐渐平稳的呼吸曲线,喉结滚动了一下。
“不用。”
他说,“她只是…… 还没理解技术的善意。”
当系统提示 “意识上传完成” 时,全场起立欢呼。
虚拟世界的画面同步传来:年轻的周明远正接过少女递来的栀子花,阳光透过树叶在他们身上跳动,真实得能闻到花香。
林宇鞠躬谢幕,眼角余光瞥见苏瑶转身离开,笔记本被她紧紧按在胸口,像抱着一颗即将引爆的炸弹。
后台通道里,陈博士的平板电脑弹出新消息。
发件人是匿名账户,内容只有一行代码:“第一批‘纯净意识’筛选名单己生成,等待您的最终确认。”
他抬头看向林宇,笑容在皱纹里漾开:“恭喜你,林宇。
人类的新纪元,从今天开始。”
林宇的皮鞋踩在地毯上,突然觉得黏腻。
他低头看见,不知何时沾上的红色液体正从鞋底渗出,像极了周老先生氧气面罩里咳出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