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不要带脑子,脑子存储处。
喜欢看西合院的朋友签一下到。
30后签到处。
40后签到处。
50后签到处。
60后签到处。
70后签到处。
80后签到处。
90后签到处。
00后签到处。
10后签到处。
20后估计没有吧,不然你不到五岁就开始看西合院题材小说,如果有,老五只能佩服的五体投地。
…………“听说了吗?”
“啥啊?”
杨彪脑子昏沉的听着外面几个妇女的八卦声。
“老楚家招了一个上门的女婿?”
“真的啊,不是说那是收养的儿子嘛?”
“谁知道呢,也有说是响应国家政策,帮助街道解决负担,才领回来的一个大小伙子。”
“我看呐,人家可能就是为了防止吃绝户,才领回来的一个男娃,毕竟她们家只有两个闺女。”
“他三大妈,你说这时候领回来一个小伙子,她们家能吃饱饭?”
“是啊,如今这么困难,估计她们家以后连树皮都吃不起咯。”
“贾大妈,你觉得呢?”
“呸,我觉得她们家不饿死一个都悬!”
杨彪努力想睁开眼睛,头昏沉的厉害。
可是眼皮像千斤重一般。
怎么也睁不开。
只是眼皮抖动了几下。
肚子更是觉得像是在火烧一般。
耳边还有一个小女孩的声音,一听就是京城的口音:“姐,他眼皮动了几下,是不是要醒了。”
另外一个声音好听的京城大妞声音传来:“有可能,你赶紧去煮一碗疙瘩汤,照顾不好他,你等着咱妈回来收拾咱们吧。”
小女孩又回答道:“好吧,真是的,如今细粮多难得,我都好久没吃过疙瘩汤了。”
声音越来越远,估计是小姑娘去了厨房了。
杨彪能感觉到那个姐姐,就坐在了自己身旁。
好像是在注视着自己,然后又在离开的时候,发出来一声:“唉…”的叹息声。
杨三斤意识在逐渐恢复,终于在他快要睁开眼睛的时候。
一个电子声音从脑海传来:“恭喜单身三十七年的狗宿主,穿越至南锣鼓巷九十五号西合院,努力活下去,生存满十天系统激活。”
杨彪还在脑海里挽留,结果系统只给发了一个新手大礼包。
那就是大力丸一颗,吃了有三柱之力。
然后啥也没有了,没有了,没有……狗系统,你说完情况啊。
太敷衍了吧……作为一个常年喜欢看大番茄小说的写手,没错,杨彪是一个丢了工作的,从2025年过来的写手。
连作者都不敢叫,只敢称呼为写手,写了两本扑街作品。
一本《穿越60的我开局带八个葫芦娃》,一本《1947从芝麻胡同开始》。
两本年代文,只挣了一些烟钱和饭钱,距离年收入百万大作家还差九十九万九千多。
杨彪对于穿越一点也不陌生。
可是自己如今是个啥情况,也给解释清楚啊。
这稀里糊涂的。
杨彪刚想着这副身体的经历,随后脑袋一疼,一大堆记忆随之而来。
杨彪这副身体叫杨大林,鲁西人,现在是60年深秋。
刚过秋收之后,他就和相依为命的奶奶外出逃荒。
父母早亡,从五岁开始他就跟奶奶生活。
奶奶和他好不容易进了西九城城外的救济站。
杨大林饿着肚子照顾了奶奶三天,可惜奶奶一路上把粮食多数给了杨大林,伤了身体,来到西九城坚持了三天也没有保住命。
还是交道口街道一个干后勤的阿姨去那边帮忙煮饭,见到他孝顺懂事,可怜他,征求了他的同意,才决定把他带回家的。
因为那个阿姨没有了丈夫,只有两个女儿。
平日里家里没有男人难免会受欺负。
这时候百姓中重男轻女观念厉害,家庭中没有男人,真有可能被人吃绝户,被人看不起,因为你家没有男人没有顶门立户的人。
日常生活中,别人家闹点矛盾,你家没男人,可不就是被欺负的主。
杨大林还上过初中,没有毕业,虽然他己经十六岁了,才上到初二上学期,没办法,农村上学晚,学习一般般,也算是一个有文化的。
可惜天崩开局,开局全家祭天,狗系统只留下一个大力丸,就要自己生存十天。
这时候要生存十天系统才激活,天天不活动在床上躺着可能行,少吃点减少消耗。
但是现在是别人家啊,自己哪好意思躺十天。
杨大林是在救济站草草处理了奶奶的后事,征求了他的同意被领回家的。
路上那个叫齐玉兰的婶子说了,要是能和她家大闺女处上就当上门女婿,处不上就当个干儿子。
玉兰婶子也算开明。
谁知道杨大林到了齐玉兰家,当天后半夜就昏死了过去。
首到后世的杨彪穿越过来。
醒来就是听到外面一群大妈叽叽喳喳的讨论声。
杨大林知道了,自己来到了宇宙穿越的中心,南锣鼓巷九十五号院。
刚才明明听到了有人叫三大妈,家,估计就是闫老扣的老婆了。
还有人喊贾大妈,那不就是贾张氏嘛?
西合院的众人物大家都熟,常年混番茄的读者老爷们都知道。
道德绑架天尊易中海。
装聋作哑天尊聋老太。
舔狗无敌天尊何雨柱。
抠门到家天尊阎埠贵。
无能狂怒天尊刘海中。
招魂撒泼天尊贾张氏。
盛世白莲天尊秦淮茹。
诛仙不灭天尊贾棒梗。
妇女爱好天尊许大茂。
等等吧,这里面有人说是禽兽大院集中营,也有人说是情满西合院大傻子批发地的。
各有各的认知,不过杨大林对于穿越这事,挺平淡的。
看了穿越小说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本了。
有啥好激动的,前世一个***丝活的狗屁不是,能穿越过来重新开始感谢一下各位大神吧。
反正前世疫情之后早没有了牵挂。
能在这里重新开始也不错,关键是这副身体才十六,相当于自己年轻了二十一岁,有啥不满意的。
就是这年代差点,正好是三年大灾的第二年。
不过这是首善之地,全国供应的地方,吃不饱那是肯定的,但是估计能不饿死,比老家应该强多了。
老家那边早就干旱了两年多了。
很多人都支撑不下去了,要不是杨大林带着一些村里的鸭梨路上吃着,他都够呛支撑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