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花踩着露水推开厨房门,柴火灶上的铁锅“咕嘟咕嘟”翻滚着浓稠的红薯粥,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她将新蒸的白面馒头摆上粗木桌,又从坛子里夹出几筷腌萝卜,清脆的声响在院子里回荡。
“桂花婶!”
院外传来喊声,年轻的驻村书记陈宇风风火火地走进来,肩上挎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今天村里首播带货培训开课,我特意来喊您!”
李桂花笑着递上碗筷:“先吃点,这粥是自家种的红薯熬的,甜着呢!”
陈宇一边大口吃着馒头,一边讲着首播带货的好处,李桂花听得入神,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正说着,儿子李强哼着小曲走进厨房。
他曾是村里的“刺头”,如今在陈宇的带动下,成了村里电商团队的骨干。
“妈,我昨天首播卖出去三百斤大米!”
李强兴奋地挥舞着手机,“现在城里人就稀罕咱们这纯天然的农产品。”
李桂花又惊又喜,忙往儿子碗里夹菜。
这时,邻居张大伯端着碗粥走进来,竖起大拇指:“桂花啊,多亏了你家强子教我首播,我家那几亩地的蔬菜也不愁卖了。”
几人正说着,村口的大喇叭响了起来:“村民们注意啦!
今天县里农业专家来指导种植技术,大家吃完早饭赶紧到村委会***!”
饭后,李桂花望着忙碌的家人和乡亲,心中满是感慨。
过去,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守着几亩薄田,吃饭都成问题。
如今,在陈宇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农产品通过电商走向全国各地,日子越过越红火。
朝阳洒下金色的光芒,照亮了稻香村的每一个角落。
李桂花看着家人们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这顿普通的乡村早饭,见证了稻香村的变迁,也预示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稻香村正像一只破茧的蝴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清晨,薄雾如纱,轻柔地笼罩着槐树村。
公鸡的打鸣声,如同一把锐利的剪刀,划破了黎明的寂静。
张大山家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此时,村里的广播准时响起:“听众朋友们,早上好!
今天是槐树村农产品线上展销会的最后筹备阶段,大家务必齐心协力……”广播声回荡在村子的每个角落,唤醒了沉睡的村民,也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张大山来到自家的果园,满园的苹果树上挂满了露珠,在晨光的映照下,宛如晶莹剔透的珍珠。
想起过去,由于销售渠道单一,苹果常常滞销,烂在果园里,他满心都是无奈。
但现在,村里在政府的帮扶下,搭建了电商平台,还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一切都不一样了。
“张叔,早啊!”
清脆的声音传来,原来是村里新来的大学生村官李芳。
她背着相机,活力满满,“我来拍些果园的照片,用于线上宣传。”
在李芳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槐树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远处,挖掘机的轰鸣声传来。
那是村里正在修建通往外界的公路,尘土飞扬间,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
张大山的儿子张明,正指挥着施工。
他兴奋地说:“等这条路修好了,咱们的苹果就能更快地运出去,卖个好价钱!”
村头的文化广场上,一群大妈正在排练舞蹈。
王婶笑着说:“现在生活好了,咱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
她们的笑声,如同一串串银铃,在空气中荡漾。
太阳渐渐升起,驱散了薄雾。
阳光洒在每一个忙碌的身影上,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槐树村就像一艘扬帆起航的船,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这乡村的早晨,不再是简单的日出而作,而是梦想的开始,是奋斗的起点。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每一个村民都在为美好生活努力拼搏,书写着属于槐树村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