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寂静。
“请进。”
总经理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彤彤一脸焦急地站在那里。
“领导,我想请个假。”
她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家里人打电话说我儿子手臂骨折了,情况挺严重的,我得回杭州。”
她的眼睛泛红,像是强忍着泪水。
我心中不禁一酸,在这满是钢筋水泥的工地里,一个女人独自打拼本就不易,就如一朵坚韧却又孤独的小花,如今家中孩子又遭遇意外,她该是多么的无助。
此刻家庭的变故让她更加脆弱。
总经理微微皱了下眉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关切,随即点头批准了她的假:“快回去吧,孩子要紧。”
彤彤匆匆道了谢,便转身离去,那背影看起来格外的单薄和匆忙。
留下一个令人揪心的背影。
几天后,在工地现场不经意间,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丹丹。
她比之前消瘦了许多,眼神中仍残留着深深的忧虑。
“彤彤,孩子的手臂怎么样了?”
我走上前去,轻声关切地问道,她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医生己经做了包扎处理,可后续的定期复查实在是个大难题。
我在医院没有任何熟人,专家号不仅难约,还得提前一周,每次去光是排队就得花费半天时间”她的眉头紧皱,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我心中一动,想到自己认识人民医院的一位外科专家。
“把孩子的片子发给我,我让他帮忙看看。”
我说道。
彤彤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迅速将片子发给了我。
我转发给专家后,很快得到回复:孩子手臂骨折不算特别严重,不过包扎的位置有些错位。
我随即请求专家帮忙联系浙江儿童医院的骨科大夫,可专家表示在那边并无熟人,仅在杭州二院有熟悉的同事,然而其住所距离彤彤家较远,对她而言极为不便。
看着彤彤那无奈而又失望的神情,我决定发动身边的朋友为她寻找更合适的医院。
我联系了一位退伍的朋友,他起初有些疑惑我为何如此上心,我便谎称是领导的孩子。
向他强调事情的紧急性,希望他能全力相助。
战友西处打听,联系了众多朋友,却都未能找到合适的资源。
最后,他不得不求助于部队的老首长。
幸运的是,老首长推荐了浙江人民医院滨江医院区和***武警部队医院。
我挂断电话后,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彤彤。
她仔细思考了一下后说:“滨江院区离我家比较近,可能会方便一些。”
我要来专家的联系方式发给她,希望她能顺利地自行对接。
我挂断电话后,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彤彤。
她听后,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仔细思考了一下后说:“滨江院区离我家比较近,可能会方便一些。”
我要来专家的联系方式发给她,希望她能顺利地自行对接。
然而,一个小时过去了,我问他联系的怎么样,她说对方没有添加她的微信。
心中也跟着着急起来。
我毫不犹豫地再次拨通了那位博士生导师专家的电话,并添加了微信。
在电话那头专家态度和蔼可亲,他告诉我,孩子来复查的时候提前一天告知他就行,他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在医院门口接应,并且主任医生那里他也己经提前告知过了。
他还说他仔细看过孩子的片子,虽然手臂有点错位,但只要固定好,按照正确的康复方法进行恢复,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我将这个好消息转达给彤彤,她很感动。
给我发了信息“谢谢你,你为我做的事情很感动”从那以后,丹丹看向我的眼神中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感。
在这充满汗水与辛劳的建筑工地上,她会在工作之余和我分享孩子的恢复情况,我也会在工作中对她多些照应。
这份因帮助而产生的情谊,如同工地上那盏盏明灯,在忙碌与艰辛中,给彼此带来一丝温暖与慰藉,也让我们深知,在职场这片天地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帮助,能让困难的道路变得不再那么崎岖难行。
也让我一份特殊的情谊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