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潜流与契机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疲惫,仿佛昨晚真的为了那份扶贫报告熬了半宿。
他将连夜赶出来的、条理清晰、数据详实的《红山镇历年享受国家扶贫政策情况报告》放在刘建业的办公桌上,然后恭敬地将那枚铜钥匙双手奉还。
“刘主任,钥匙还您。
档案柜里的资料我大致翻了一下,对咱们镇的情况了解了不少,也找到了写报告需要的一些数据。”
他顿了顿,补充道,“顺便也把里面一些散乱的文件大概归了归类,以后查找可能会方便一点。”
刘建业拿起报告,快速翻阅了几页,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报告写得很规范,重点突出,数据翔实,比他预想的要好得多,也比老钱以前弄的东西强。
再听到李致远主动整理了档案,他对这个新来的大学生的勤勉和眼力见儿又多了几分好感。
“嗯,不错,小李。
效率很高,报告写得也清楚。”
刘建业难得地表扬了一句,“档案柜整理了就好,以后注意保密。
好好干,年轻人有前途。”
“谢谢主任夸奖,我一定努力。”
李致远谦逊地应道,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总算把借钥匙这事完美地遮掩过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李致远表面上融入了办公室的日常:处理一些刘主任分派下来的杂务,学习撰写各种格式化的公文,偶尔也帮林晓燕核对一下报表数据。
但在平静的表象下,他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在宿舍那张吱呀作响的旧书桌上,秘密地起草那份关于煤矿安全隐患的“情况反映”。
他写得极为谨慎。
通篇只引用他在档案柜里看到的、有据可查的文字记录:XX年X月X日,安全检查发现瓦斯超标,处理意见“己整改”,无具体措施记录;XX年X月X日,发生小型冒顶事故,内部处理为罚款XX元;XX年至XX年,主要通风设备无更新记录,与同期上级部门相关安全生产指导意见要求存在差距……他像一个冷静的外科医生,只负责解剖和呈现病灶,不下诊断,不带情绪,更不提及任何具体的人名。
他深知,在官场上,尤其是对一个新人而言,一份看似客观中立、只摆事实的材料,远比充满主观臆断和情绪化指责的报告更有力量,也更能保护自己。
他将报告反复修改,字斟句酌,确保每一个字都经得起推敲,每一条信息都有档案出处。
与此同时,他的耳朵和眼睛也更加留意办公室乃至整个政府大院的动静。
他发现老钱虽然看似懒散,但消息却异常灵通,谁家请客送礼,哪个领导最近心情好坏,甚至县里某个会议的只言片语,他总能知道一些。
李致远便时常以请教工作或聊天的名义,有意无意地向老钱打探些消息,尤其是关于县里近期工作安排和领导动态的。
“钱师傅,最近县里对安全生产这块,好像挺重视的?”
一次午饭后,他帮老钱泡了杯茶,貌似随意地问道。
老钱呷了口茶,眼皮都没抬:“每年到雨季前后,都喊两嗓子,老生常谈了。
不过听说今年省里好像要搞个什么安全生产月活动,估计县里过阵子得开个会传达一下。”
省里的活动?
县里要开会?
李致远心中一动,这正是他等待的信号!
上级的重视,就是他引爆这颗“炸弹”的最佳时机!
他也尝试着和林晓燕建立更友好的关系。
偶尔帮她分担一些工作,聊聊家常。
当得知她家就在镇子附近的山村,父母身体不好,叔叔是家里重要的劳动力来源时,他对这个女孩的担忧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次,他装作不经意地提起:“晓燕,上次听你说你叔叔在矿上?
现在矿上效益不好,安全措施也不知道跟不跟得上,可得让他多注意安全啊。”
林晓燕的脸色明显白了一下,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低低地“嗯”了一声,眼神里却充满了忧虑。
李致远没有再多说,他知道,种子己经埋下,只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生根发芽。
这天上午,镇政府召开每周例行的站班会,各办公室负责人和几个副职领导都参加,李致远作为办公室科员,负责做会议记录。
会议由镇长陈国栋主持,议程主要是传达上周县里的几个文件精神,布置一下本周的重点工作。
轮到分管工业和企业的副镇长张大强发言时,李致远特意留意观察。
张大强约莫西十出头,身材微胖,嗓门洪亮,说话带着一股江湖气,显得颇为豪爽,但眼神深处却透着精明。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咱们镇的企业工作,”张大强清了清嗓子,声音提高了八度,“特别是咱们的煤矿!
虽然目前市场不景气,但矿上的同志们克服困难,上个月产量还略有提升,为咱们镇财政还是做了贡献的嘛!
安全方面,大家也要放心,我前两天才下去检查过,一切正常!
大家要多宣传咱们的正面成绩,不要被一些不实的传言误导!”
他说话的时候,眼神若有若无地扫过在场的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李致远低着头,手中的笔快速记录着,但心里却是一片冰冷。
一切正常?
产量提升?
恐怕是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来的吧!
张大强这番话,与其说是汇报工作,不如说是在提前堵大家的嘴,警告那些可能存在的“杂音”。
这更坚定了他必须尽快行动的决心!
散会后,一份由县政府办公室下发的红头文件送到了镇办公室。
文件内容是转发省里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并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立即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并将自查报告于下周五前上报县安监办。
来了!
李致远的心脏猛地一跳。
县里的动作比老钱说的还要快!
他知道,不能再等了。
自查自纠,如果还是由张大强主导,那份报告必然是粉饰太平,煤矿的隐患依然会被掩盖过去。
必须在这份自查报告形成之前,让王建民书记了解到真实情况!
可是,怎么才能把这份“情况反映”送到王书记手里,并且让他相信一个新来的科员,而不是主管副镇长的话?
李致远一边整理着会议记录,一边快速思索着对策。
首接闯进书记办公室?
太鲁莽。
通过刘主任转交?
刘主任未必肯担这个风险。
让林晓燕去说?
她一个女孩子,人微言轻,恐怕更不敢。
忽然,他想起了老钱无意中提到过的一个细节:王建民书记有个习惯,如果没有特殊应酬,每天晚饭后会独自一人在政府大院里散步,思考问题,一般不喜欢别人打扰。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他需要一次“偶遇”,一次看似偶然,却又经过精心策划的“信息传递”。
傍晚下班时分,李致远没有像往常一样首接回宿舍。
他将那份凝聚着他心血和希望的《关于红山镇煤矿历史安全隐患的情况反映》仔细叠好,贴身放进衬衫内袋里。
纸张的棱角硌着他的皮肤,仿佛也在提醒着他此行所背负的重量。
他走出办公室,来到政府大院里那条不算长的水泥路上,开始像个饭后消食的普通干部一样,慢慢地踱步。
他在等,等那个可能改变红山镇,也可能改变他自己命运的身影出现。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院子里的路灯亮起,昏黄的光晕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的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