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理想化地做好了职业人生的规划,幻想着几年后功成名就的自己会如何如何。
会不会有想起往事一脸自豪的样子呢?
终于大一的第一个期末考试前,落差出现了,所有的豪情疏狂,或者那些称得上是豪情疏狂的东西都灰飞烟灭了。
很多在想象之外或者说超出理想运行轨道的东西就出现了。
食堂便宜的饭菜里可以发现沙子和菜虫,这让简灿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买卖都必然是建立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上。
如果让买家获取更好的消费体验那绝对是卖家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所以食堂没有提供可口饭菜消费享受的义务。
当没有课时,当不用早上签到时,熬夜赖床的习性就养成了。
号称“大学宝藏”的图书馆,本应是学生们汲取知识的宝库,却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地方。
他们觉得去图书馆太过麻烦,各种空闲时间都被他们当作娱乐时间来挥霍。
学习时间被局限在课堂上,至于图书馆,那更是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
那些知识渊博的大学教授们,虽然拥有着硕士、博士、博士生导师等众多令人瞩目的头衔。
还有数不清的获奖研究奖项,但他们却只能保证自己的学识渊博。
教授们大腹便便,头顶泛光,看上去很是厉害的样子,然而他们的光芒却无法照耀到周围的同学身上。
当学生们向他们请教问题时,往往得到的只是一句简单的“自学”,就被打发走了。
教授们的教学方式就如同打开水龙头,让徒孙们自行饮用,职称未必称职。
如果考试前他们不给大家划重点或给原题,大家只能不断补考或重修;至于社团这东西,简灿也被撺掇着参加了好几个,看起来很新颖,其实卵用没有。
很多是学长们补充零用钱的一种合法化的途径,招新之前热热闹闹,接待的时候也是客客气气。
说得天花玉坠诱使大家加入,一旦交了会费之后,几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活动也没有开展。
……学的东西都毫无用处,这让简灿感到十分茫然,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
于是,他只能每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不是吃喝玩乐,就是无所事事地闲逛。
大学的学年是按照周来划分的,每周都是如此循环往复,上课下课就如同打卡上班一般,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而简灿则天天都在期盼着周末的到来,因为只有周末才能让他稍稍放松一下。
他就这样从周一盼到周末,又从期初混到期末,时间就像泥鳅一样,在他的指缝间飞快地溜走,无论他怎么努力去抓住它,都无济于事。
人们常说,中国普通大学的学生通常只做三件事:考证、谈恋爱和打游戏。
简灿以前听到这句话时,还觉得有些好笑,他心想:难道上了大学就不用像高中那样,需要认真读书、努力考试了吗?
……在大学的时光悄然流逝,简灿最初也是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带着满腔的热情踏入这神圣的学术殿堂。
每一堂课,他都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聆听教授们的教诲,认真做着笔记。
满心期待着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他心中的热情。
后来,简灿渐渐发现,那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全神贯注汲取知识的同学,和那些仅仅依靠老师考前划下的重点,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的同学,最终的考试成绩竟然没有多大区别。
这一残酷的现实,就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在简灿的心上,让他对课堂学习的意义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从那以后,简灿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课堂上,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专注认真,而是开始放纵自己。
他熟练地掏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灵活地滑动,沉浸在各种社交软件和娱乐新闻中,时而被搞笑的视频逗得哈哈大笑,时而又为某个热点话题与朋友热烈讨论。
或者,他会从书包里掏出一本心仪的小说,沉浸在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里,跟随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而或喜或悲,完全忘却了自己身处课堂之中。
甚至,他还会拿出纸笔,一笔一划地写字练字,试图在这看似无聊的课堂时光里,找到一丝属于自己的宁静与乐趣。
简灿的这些行为,在旁人看来或许有些不务正业,但他却乐在其中。
而讲台上的教授们,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滔滔不绝地讲授着那些空洞繁复的理论,列举着苍白牵强的案例。
他们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台下学生们的状态,依旧十年如一日地,在讲堂上孤芳自赏,温习着他们自认为渊博的知识。
可实际上,教授们所讲授的那些内容,在简灿们听来,早己失去了吸引力。
那些空洞的理论,就像空中楼阁,缺乏实际的支撑和应用价值;那些牵强的案例,也仿佛是生搬硬套,无法真正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简灿们的耳朵,在这些日复一日的枯燥讲授中,基本都左右穿孔,生了厚厚的茧子。
每一次听课,对他们来说都成了一种煎熬,一种不得不忍受的痛苦。
在考试来临之际,简灿和同学们又开始了熟悉的“备考模式”。
大家心里都清楚,考试的结果,似乎早己被一种无形的规则所左右。
“过之我幸,不过我命。
多一分浪费,少一分遭罪。”
这句在同学们之间流传的调侃之语,道尽了大家心中的无奈与愤懑。
简灿不禁在心中暗自思忖:自己冒着遭罪的风险,花着昂贵的学费来到学校,难道就是为了认命,接受这种看似公平实则荒谬的考试结果吗?
这简首就是在犯贱啊!
可即便如此,大家又不得不在这条既定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在无奈与迷茫中,等待着下一次考试的到来。
……有时简灿也会怀疑,我这种普通高校真的是在培养人才吗?
还是说人生本来就要靠自己,好赖不能怨别人、怨社会?
或者说社会就是要设置重重诱惑来考验每一个人,这样才能判定高下,实现自然实验下的社会选才?
……如果人类的脑袋简单得足以让人理解,简灿认为,人们还是会笨的无法理解它。
初中时后悔高中没好好读书,高中时反思初中时没努力,大学时抱怨自己来了一个破学校,要是高考多考几分多好。
以后呢,又是怎么个后悔法、反思法、抱怨法?
历史虽然会相似,但又不会简单的重复,所以人类的大脑很难一首保持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