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他们正处于小学时光,天真烂漫,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
马池坝河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轻柔地穿过村庄。
河两岸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轻舞,似是在与河水低语呢喃。
而那座天马桥,就横跨在河的中央,宛如一位古老而坚毅的守护者。
桥身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石块上布满了青苔,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传说中,桥上曾有一把削铁如泥的斩龙剑,是为了镇压河中作恶的蛟龙。
虽如今剑己生锈,但那神秘的传说却如同马池坝河的河水,在村民们的心中流淌不息,也成为了惠为和小琴童年幻想的源泉。
惠为和小琴就读于黄土村小学,学校的课程简单而纯粹,每天放学后,他们最期待的便是奔向马池坝河。
因为在那里,他们要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放牛。
对于他们而言,放牛并非枯燥的劳作,而是一场充满乐趣与惊喜的冒险。
午后的阳光洒在村子里,惠为和小琴便驱赶着牛群,慢悠悠地朝着马池坝河走去。
牛脖子上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在为他们的出行奏响欢快的序曲。
一到河边,牛儿们便迫不及待地低下头,啃食着鲜嫩的青草。
而惠为和小琴则如同脱缰的野马,开始了他们的嬉戏时光。
“小琴,今天我们去桥底下看看有没有螃蟹吧!”
惠为兴奋地提议道,眼睛里闪烁着灵动的光芒。
小琴笑着点头,两个小小的身影便朝着天马桥奔去。
桥下的世界别有一番天地。
河水在桥柱间缓缓流淌,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漩涡。
惠为和小琴趴在桥边,眼睛紧紧盯着水面,仔细搜寻着螃蟹的踪迹。
“看,那里有一只!”
惠为压低声音喊道,手指激动地指着一块石头旁边。
小琴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只青褐色的螃蟹正挥舞着钳子,在水中横行霸道。
惠为小心翼翼地将手伸进水里,缓缓靠近螃蟹。
然而,螃蟹似乎察觉到了危险,突然快速地横向移动,躲进了石缝之中。
惠为扑了个空,溅起一片水花,脸上却满是笑意。
“哈哈,这螃蟹太机灵了!”
小琴在一旁笑道。
“没关系,我们再找找。”
惠为并不气馁,继续在水中摸索着。
在捉螃蟹的过程中,他们也时常会聊聊学校里的趣事。
比如今天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哪个同学在课间出了洋相。
他们的笑声在桥下回荡,与河水的流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乐章。
除了捉螃蟹,捉鱼也是他们的最爱。
他们会用自制的简易渔网,在浅水区捕鱼。
惠为拿着渔网,轻轻地潜入水中,小琴则在一旁驱赶着鱼群。
“快,这边有好多鱼!”
小琴边喊边用树枝拍打着水面。
鱼群受到惊吓,西处逃窜,其中一些慌不择路地朝着惠为的渔网冲了过去。
惠为看准时机,猛地一提渔网,几条小鱼在网中活蹦乱跳。
“哇,我们抓到鱼了!”
惠为兴奋地大叫起来,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小琴也跑过来,看着网中的鱼,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
他们会将捉到的小鱼和螃蟹放在一个小水桶里,然后坐在河边,看着这些小生物在水中游动。
惠为会捡起一根小树枝,轻轻触碰着小鱼的身体,小鱼便迅速地游开,引得他们哈哈大笑。
随着季节的更替,马池坝河的景色也在不断变化。
春天,河岸两旁开满了野花,五彩斑斓的花朵与嫩绿的草地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惠为和小琴会在放牛的时候,采摘一些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彼此的头上。
“小琴,你戴上花环真好看,像个花仙子。”
惠为夸赞道。
小琴的脸颊微微泛红,害羞地说:“你也很帅气呀。”
夏天,是马池坝河最热闹的时候。
河水变得更加温暖,他们可以尽情地在水中嬉戏玩耍。
他们会从河边的大石头上跳进水里,溅起高高的水花。
在水中,他们还会玩捉迷藏的游戏,一个人闭上眼睛数到十,然后去寻找藏在水中的另一个人。
惠为总是能找到一些隐蔽的角落藏起来,让小琴找好久。
而小琴也会想出一些巧妙的办法,比如在水面上留下一些气泡,误导惠为的判断。
秋天,河边的树叶渐渐变黄,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落在河面上,像一艘艘小船,随着河水缓缓漂流。
惠为和小琴会在落叶上写上自己的心愿,然后轻轻放在河水中,看着它们飘向远方。
“不知道我的心愿能不能实现呢?”
小琴望着远去的落叶,轻声说道。
惠为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一定会实现的。”
冬天,马池坝河的水面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
惠为和小琴会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行走,感受着那滑溜溜的触感。
他们还会用石头砸开冰面,看看冰下的鱼儿是否还在游动。
在小学的时光里,马池坝河见证了惠为和小琴的成长。
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这里都承载着他们最珍贵的回忆。
他们在河边学会了观察自然、探索未知,也收获了纯真的友谊。
然而,时光匆匆,小学的生活终究还是画上了句号。
惠为和小琴即将步入不同的中学,他们的生活也将面临新的变化。
但他们知道,无论未来会走向何方,马池坝河以及那段河边的光阴,将永远深深地刻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生命中最温暖、最难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