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火边想到好办法,靠手艺换得饱饭吃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火苗将林晓冻得发僵的手指烘出些暖意,她啃完最后一口菜包子,正低头拍掉衣襟上的饼渣,巷口忽然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抬眼望去,是个背着竹筐的老妇人,筐里装着些枯黄的艾草和断了齿的篦子,正挨着墙根慢慢走。

“姑娘,借个火烘烘手成不?”

老妇人声音透着气虚,搓着冻得开裂的手,目光落在那堆没熄的小火上。

林晓往旁边挪了挪,让出块空地:“您坐,火还旺着呢。”

老妇人坐下后,从怀里摸出个皱巴巴的布包,打开竟是些磨得发亮的碎铜片,她数了两片攥在手里,又把布包仔细塞回去。

“这几日天寒,连讨饭都难,”她叹了口气,眼角扫过林晓手边空了的面盆,“看你这样子,是刚寻着吃食?”

林晓点头,想起方才包子铺老板的话,忽然心头一动:“大娘,我瞧您筐里有艾草,是要拿去卖吗?”

老妇人瞥了眼竹筐,语气无奈:“卖不上价,也就给绣坊当个填絮,换两个铜板买块窝头。”

“填絮?”

林晓眼睛亮了亮。

她穿越前为写剧本查过古代手工艺,知道艾草晒干捶软后,既能填在衣物里驱寒,还能用来做简单的香囊。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破烂的粗布衫,又瞅了瞅那堆没烧完的枯枝——原主这具身体虽然瘦弱,但手指灵活,前世做手工的底子还在。

正琢磨着,巷口的包子铺忽然热闹起来,几个穿短打的汉子围着铺子嚷嚷,手里还拿着些沾了泥的麻绳。

“老板,你这麻绳也太不顶用了,捆两袋面粉就断了!”

为首的汉子嗓门大,引得路人都往这边看。

包子铺老板急得满脸通红:“这是从杂货铺进的货,我也没法子啊!”

汉子哼了声:“再这样,下次我们就去别家买面了!”

说罢甩着断绳就走。

老板站在铺前唉声叹气,手里的账本翻得哗哗响。

林晓盯着地上的断绳,又看了看老妇人筐里的艾草,忽然站起身。

她攥了攥手里仅存的一点饼渣,深吸口气走向包子铺:“老板,您要是信我,我能帮您把麻绳弄结实些,还不用您多花钱。”

老板愣了愣,上下打量她:“你?

一个乞丐还会修麻绳?”

林晓不慌不忙,指了指老妇人的竹筐:“用艾草混在麻绳里重新捻一遍,艾草纤维韧,还能防潮,肯定比现在结实。

我不要您钱,只求您多给我些剩面,再让我用用您铺子里的剪刀和粗线。”

老板半信半疑,但想着断绳的麻烦,还是点了头:“行,我给你找剪刀,你要是弄不好,可别想再要面!”

林晓连忙应下,跑去跟老妇人商量,用帮她捶打艾草的功夫,换了一把干艾草。

她坐在火边,先把断成截的麻绳拆开,抽出里面松散的麻线,再将艾草揉成细绒,一点点混进麻线里,双手飞快地捻转。

前世学过的编绳技巧此刻全派上了用场,她捻得又紧又匀,艾草绒牢牢裹在麻线里,搓成的新绳看着就比原先粗壮不少。

半个时辰后,林晓拿着拧好的新绳递给老板。

老板接过一试,用力扯了扯,绳子竟纹丝不动,比原先的结实了不止一倍。

“嘿,还真成!”

老板又惊又喜,当即让伙计给她装了满满一盆剩面,还额外给了两个热包子,“姑娘,以后你要是还能弄这个,随时来我这儿拿面!”

林晓捧着面和包子回到火边,老妇人看着她手里的东西,眼睛都首了:“姑娘,你这手艺可真行!

要是多做些结实的绳子,说不定能去杂货铺换钱呢!”

林晓咬了口热包子,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

她看着手里混了艾草的麻绳,又望了望巷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那点不安慢慢散去——乞丐巷的日子虽难,但只要肯动脑子,未必找不到一条活下去的路。

她摸了摸怀里的包子,决定明天一早就去多捡些断绳和干艾草,先把“吃饭”这件事彻底稳住。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