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旧案阴影
每天都有生老病死,一个外来务工者的意外身亡,很快就被繁忙的日常工作淹没。
然而,几天后,赵所长再次来到医院,首接找到了苏念的办公室。
他脸色凝重,手里拿着一份初步的尸检报告。
“苏医生,被你猜中了。”
赵所长将报告递给苏念,“法医初步鉴定,死者刘明系被单刃锐器多次刺击腹部,导致肝脏等脏器破裂大出血死亡。
车祸现场是伪造的。”
苏念快速浏览着报告,结论与她最初的怀疑吻合。
“谋杀。”
“是谋杀,而且手段残忍。”
赵所长压低了声音,“更麻烦的是,我们在调查刘明社会关系时,发现他一个月前,曾作为目击证人,在一起发生在厂区附近的抢劫伤人案中,指认了嫌疑人。
但那起案子,因为证据链有些薄弱,嫌疑人暂时取保候审了。”
苏念抬起头:“报复杀人?”
“不能排除。
但嫌疑人那边有看似完整的不在场证明。”
赵所长眉头紧锁,“而且,红星铸造厂……那里最近不太平。”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厂里正在搞优化组合,说白了就是裁员,矛盾很大。
刘明是技术骨干,据说因为裁员方案的事,跟车间主任发生过激烈冲突。
再加上,厂区周边治安一首不太好,流民、盲流比较多。”
线索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却又杂乱无章。
报复、劳资纠纷、流窜作案?
迷雾重重。
“苏医生,”赵所长的语气带着一丝请求,“你观察力敏锐,又是第一个接触伤者……也是死者的人。
这个案子比较复杂,我们派出所警力有限,经验也……如果你在院里,听到什么关于红星厂的风声,或者有什么别的发现,希望能及时沟通。”
苏念有些意外。
她是一名军医,破案是警察的职责。
但赵所长眼中的坦诚和对案件的重视,以及内心深处对真相的追求,让她无法轻易拒绝。
她点了点头:“我明白,有需要协助的,我会尽力。”
赵所长离开后,苏念心情难以平静。
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训练场上奔跑的绿色身影。
军营相对封闭纯粹的环境,与围墙外正在经历的剧烈变革、以及由此滋生的阴暗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九十年代初,社会处于转型阵痛期,各种矛盾交织,罪案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她想起自己选择学医时的初心是救死扶伤,而如今,一场发生在医院外的谋杀案,似乎正将她拖入一个更复杂、更危险的领域。
是置身事外,还是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敏锐洞察,为死者鸣冤?
傍晚下班,苏念推着自行车走出医院大门,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路过报栏,瞥见本地晚报一角不起眼的标题:《红星铸造厂优化组合稳步推进,部分职工表示理解》。
她目光微沉,加快了蹬车的速度。
她不知道,就在她离开后不久,医院行政楼里,一场关于她的谈话正在进行。
院领导接到上级电话,询问735医院是否有既懂医学、又有一定侦查思维、政治可靠的军医,能临时借调配合公安机关,处理一些涉及人身伤害、需要医学专业支持的疑难案件?
原因是近期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专业人才紧缺。
而推荐苏念的名字,被不经意地提起。
理由是她技术过硬,头脑冷静,父亲是地方公安系统的老法医,家学渊源,耳濡目染……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开始了悄无声息的啮合。
军医苏念的白大褂,即将与刑警的橄榄绿,产生意想不到的交集。
而红星厂命案,只是拉开序幕的第一章。
更深的水,更暗的涌流,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