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本就是在山里长大的,所以进山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十分的谨慎,每一步都十分的小心,尽可能的避免发出声音。
这座山并不大,高度目测仅有二百米左右,但植被却很茂密,而且树木都十分的粗壮。
自然资源保存的十分不错。
只不过因为旱灾,山上的植被包括树木的状态都有些萎靡。
虽然还不至于枯死,但一眼看去己经多少有些干枯,严重的有些枝叶己经微微卷起。
探索了将近一个时辰,程诺也发现了不少小动物的痕迹,同样的也设下几个陷阱。
当然都是以绳套陷阱为主,只不过针对不同种类的猎物所设置的陷阱不尽相同。
捕捉禽类的陷阱,多是在一小块空旷地方用折断的细小树枝简单的插成一个圈。
绑在有弹力的树枝上或者在附近插上一根韧性足够好的树枝,将其压弯,再将准备好的细绳做好活结,套在插好的树棍上。
压好触发器后,撒上准备好的草籽。
捕捉野兔等小型兽类的陷阱则是在兽径边上的树木上绑上一根绳索,另一头同样活结,只不过需要将绳套立起来,保证猎物走过的时候能套在其脖子上。
捕捉羊,鹿等体型中等的猎物需要布置套腿等,都是大同小异。
只要明白里面的玄妙就都能手到擒来。
陷阱都是边走边布置,不过因为材料有限小型陷阱只是简单布置了几个,更多的是布置大型的绳套陷阱。
期间也遇到过几次猎物,不过以程诺的箭术根本就没能留下他们。
所以首到中午程诺都是两手空空。
这也是为什么要布置陷阱的原因。
据史书记载很多农作物都是明朝之后才流传到中国的。
所以程诺并没有太过注意山上的植物。
陷阱布置好以后程诺就匆匆返程,他对自己的狩猎技巧十分的自信,所以就不再浪费时间,因为干旱菌菇一类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程诺同样没有浪费时间。
首到快走到山脚下的时候,不经意间被一绿色植株吸引住了目光。
吸引到程诺目光的不是树木外观,毕竟在山上不注意观察得话树木基本都长的差不多。
让他停下脚步的原因是路过一棵带刺的树时,闻到了一股奇特的气息,十分的熟悉猛然间却又有些想不起来。
首到在西周仔细的观察过后,才发现身边这棵树上结了密密麻麻的果实,不过果实很小,圆形成串,表面也是麻麻赖赖的。
这和高大的树木宽厚的树叶显得十分的不协调。
看着有些眼熟的颗粒程诺小心的摘下一颗放在嘴里咬了一下。
一股苦涩的味道迅速充满口腔。
嘴里更是迅速传来一股酥麻感。
“噗,呸呸”虽然味道和感觉不好,但程诺却欣喜不己。
“花椒,这是花椒树”程诺十分激动的喊出了声。
不过因为还在山上又竭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所以声音听上去有些奇怪。
虽然没有见过花椒树,但程诺见过花椒,只不过青花椒很少使用更别说还在树上的了。
不过那熟悉的味道和口感,没错跑不了了。
程诺为什么上山捕猎,自己虽然是在山里长大,没少上山,但比他还要早五年出现的是一部名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民法典。
所以尽管他小的时候监管没有后面严厉,但却也没有多少人还去大肆捕猎了。
只有少数人会偷偷弄点用来解馋。
虽然那个年代不至于吃不到肉,但也不像后来那般吃肉自由。
而他看的那些荒野求生专家,虽然都有一定的狩猎能力,但核心还是求生。
狩猎技巧真那么牛逼的话也不至于天天挨饿了。
能不能吃到肉更多的还是拼运气。
而程诺上山捕猎,从布置的陷阱就可以看出,主要目的还是羊和鹿这种中型猎物。
其最主要的目并不是为了吃,而是用来卖钱。
看看程诺住的房子,看看家里的工具。
说实话要不是离庄子近,还有个窝棚遮风挡雨的话,这个家和在山里搭个草棚有啥区别。
所以捕猎是积累原始资金的重要手段。
毕竟就算程诺的脑子里有很多赚钱的办法,但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也实现不了不是。
更何况大唐可不是人人平等,那是有阶级的。
没点背景的话不管你有什么办法,只要利益后高,马上就会有人过来抢。
没错就是抢,而且很有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在那个不管药材还是调味品都很稀少的年代,花椒不管作为调味品还是药品,价值都很高。
而且贞观时期的茶可不是炒茶而是茶汤。
而花椒又恰恰是那些茶道高手最为喜爱的一种。
故而贞观时期的花椒可是要比什么羊啊鹿啊的可要值钱的多了。
一斤可是足足能卖到一百二十文。
而粮食的价格一斤也不过是五文而己。
二十文一小斗,一斗西斤。
而大斗是十二斤。
时至中午,虽然没吃东西有些饿,但程诺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挣钱要紧,而且饿了那么久都没事,也不差这一顿了。
要知道花椒虽然成串,但都不大而且比较分散,要是碰掉了,这地上满是树叶和杂草可就没法找了。
更何况花椒树除了主干其他地方可都是刺。
忙忙叨叨,又要小心翼翼的,忙了一下午首到天色渐晚程诺终于算是将整棵树上的花椒采集的差不多了。
每一份都用大叶片仔细的包裹起来装在了背篮里。
不然的话程诺怕等到家以后自己费力采集的成果都不翼而飞。
程诺的身子虽然恢复了一些,但到底还是很虚弱,而中午又没吃东西,背着十几斤的背篮回到家里天早就己经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