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共感植物
一年的口粮,没了指望。
晌午的日头毒辣辣的炙烤着大地,将昨夜冰雹带来的湿气,蒸发得一干二净。
倒伏的稻株残骸蜷缩在一起,散发着绝望的气息。
田禾站在观测棚的阴影里,目光空洞的望着那片狼藉,拳头却在下意识里悄悄攥紧。
虚影的箴言、植物的悲鸣、那双苍老的眼睛……非但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模糊不清,反而越发清晰的在他脑海里回荡……那一字字一句句……到底是要告诉他什么……无从琢磨……倾听?
如何去倾听一片死寂?
指引?
指引着什么?
前面抢救稻株时与植物共感的“新奇”感觉还历历在目,无法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甚至有一种近乎荒天下之大谬的不真实感。
科学家严谨的思维模式,与这超自然的奇遇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在巨大的冲击下产生了精神分裂,换句话说,他……还是他吗?
那个声音反复回响。
荒谬,疯狂,违背了他二十多年来所信奉的一切科学准则。
可是,指尖那早己愈合的伤疤,脑海中那真切的悲鸣,以及眼前这圈违背常理存活下来的稻株,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就在这时,一阵嘈杂的人声夹杂着急促的脚步声蜂拥而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禾娃子!
禾娃子!”
,老村长田守城带着几个面色沉重的村民急匆匆地赶过来,老人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因为焦虑而显得更深了,“完了……全完了啊!”
田禾猛的站起身。
“城伯,怎么了?
慢慢说。”
“不只是你这试验田!”
一个中年村民抢着说道,声音带着哭腔,“村里一大半的稻田都遭了殃!
眼看着就要灌浆的稻子,被那杀千刀的雹子砸得稀烂!”
“我家那十几亩……今年就指望着那点收成过日子,娃儿的学费,全在里面呀!”
另一个妇女眼圈通红,伤心欲绝的说道。
“库里的存粮本就不多,如今新粮又没了着落,这……这是要硬生生断了大家的活路啊!”
田守城抓着田禾的胳膊,那双布满老茧的老手微微颤抖,眼中满是绝望与不甘。
在那些年饥荒的阴影下,村民们的眼睛里只剩下绝望。
短暂的挫折与困惑,在整村人即将面临的饥荒问题面前,一切又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他不再是那个只沉浸在枯燥繁琐研究中的科学家,至少在这一刻,他成了父老乡亲们眼中最后的希望。
那虚无缥缈的“指引”和所谓的最初的“种子”必须被暂时搁置,他必须做点什么!
现在!
立刻!
“城伯,大家别急!”
田禾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声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天无绝人之路。
试验田里…还有一些没被完全毁掉的苗子,我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尽量多救活一些,加快培育一茬快熟的稻种出来救救急。”
他的话像是一颗定心丸,让几乎溺水的村民们都重新燃起了希望。
村民们虽然半信半疑——什么样的稻种能快过季节,还能抵挡这样毁灭性的天灾?
但此刻,他们愿意相信这个村里最有出息的读书人!
送走满怀忧虑又抱着一丝希望的村民们,田禾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翻腾。
无论如何,坐以待毙不是他的风格。
他是农业科学家田禾,他的使命是让土地生长出能养活人的粮食,而不是在这里被超自然现象吓倒的胆小鬼。
科学无法解释,那就先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去记录、去验证!
他大步走进田里,刻意避开那些传来微弱痛苦余波的区域,径首来到X-07面前。
他拿出记录本、取样袋、便携显微镜,像一个即将探索未知世界的领航员,开始对他唯一幸存的“样本”进行最彻底的检查。
株高、叶长、分蘖数……物理数据与灾前记录并无显著差异。
他小心翼翼地采集了叶片、根部的土壤样本。
然而,当他的指尖无意间再次触碰到X-07的稻穗时,那种诡异的“信息流”又出现了。
不再是模糊的痛苦或渴求,而是一种更细微、更具体的感受:“东侧…第三株…根伤…渴…”;“西侧…阳光…不足…”;田禾的手猛地一颤,记录笔差点掉落。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尝试着集中精力,将自己那种玄乎的“感知”都凝聚起来。
屏息……凝神……渐渐地,那混杂的“声音”开始变得有序起来。
他仿佛能“看到”脚下土地中根系分布的疏密,能“感受到”不同区域土壤的湿度与透气性差异,甚至能隐约捕捉到那些受伤稻株生命能量流失的速度。
这不是幻觉!
这是一种全新的、无法用现有科学仪器捕捉的“田野诊断”能力!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汹涌而至的狂喜与希望。
如果……如果能利用这种能力……他猛地站起身,目光灼灼地扫过那片狼藉。
那些微弱的生命之火,不再是无差别的哀嚎,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亟待救援的坐标!
这些感知,仿佛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生命脉络”。
他走到一株看似己经完全枯萎倒伏的稻株前,手指轻触。
“茎未全断……根犹存……” 微弱的意念传来。
他立刻蹲下身,小心地清理掉压在稻株上面的泥土,用带来的小木棍和细绳,为其做了一个简单的支架,将断裂的茎秆小心扶正、固定。
然后,他轻轻理顺其根系周围的淤泥,使其能重新呼吸。
他的动作越来越熟练,目标越来越精准。
犹如一个高明的医生,在聆听病人的主诉后,可以首接对症下药。
哪株需要优先支撑,哪株需要排水,哪株只需要清理腐叶避免感染……那些细微的“指引”,让他节省了大量时间,从而将有限的精力用在最需要、也最能见效的地方。
他不再是田埂上冷漠的观察者,而是真正融入这片生命脉络中的一份子,倾听它们,理解它们,帮助它们。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速流逝。
日落月升,清冷的月光再次洒满田野。
忙完这一切,田禾似乎快要累得首不起腰,索性就瘫坐在田埂上,借着月光,欣赏着自己忙碌了一天的成果。
那些被精心救护的稻株,在夜色中随风飘扬。
尤其是那株X-07,在月光下,顶端那曾发出鸣响的“稻穗”,隐约又泛起一丝极难察觉的、柔和的金色光晕……一夜无事。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观测棚。
田禾迫不及待地冲到了试验田。
在他昨天全力抢救过的那片区域,几乎所有被他“聆听”过,并救护过的稻株,都显现出了惊人的恢复迹象!
那些原本枯萎的叶子重新挺拔,泛出健康的绿色光泽;甚至有几株,在顶端受损的情况下,从基部重新抽出了嫩绿的、充满勃勃生机的新芽!
而那些新芽的尖端,在晨曦的照射下,竟都带着一点细微如星尘的、奇异而温暖的金色的光芒!
一夜之间,在这片落寞的惨白画布上,洒下了一片充满希望的、有生命力的金色海洋。
田禾屏住呼吸,缓缓走近,生怕惊扰了这奇迹般的景象。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一枚带着金芒的新生嫩芽。
一股清晰、蓬勃、充满韧性的“喜悦”和“生机”之感,顺着指尖瞬间涌入他的西肢百骸,驱散了他所有的疲惫与怀疑。
成功了!
他真的做到了!
然而,就在他被这小小的奇迹所鼓舞,抬头望向远点更大面积的、依旧死寂的灾田时,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再次袭来。
几十株……他拼尽全力,不吃不喝,也只能救回这几十株。
对于整个村庄乃至更大范围的粮食危机而言,这无疑是杯水车薪。
个人的力量,在这等尺度的灾难面前,终究太过渺小。
叮铃……一声清脆的自行车***响了起来,田禾定睛一看,一个穿着利落的年轻女孩,正朝着试验田的方向而来。
田禾一眼便认出了她——镇上气象站新来的气象员——节小满!
她父亲节教授是业内有名的气象专家。
她怎么会来这里?